6月份“钱荒”后,下半年资金面仍然紧张,加上债券供给增加和CPI走高,基金经理对债市仍然持谨慎态度。
天相数据显示,剔除分级债基,截至11月4日,下半年以来,债券基金加权平均净值下跌0.28%,其中12只跌幅超过3%。
从表现萎靡基金的持有标的来看,持有政策性金融债占比较大,以“13进出25金融债”为例,在10月8日最高成交价还曾一度达到100.4289元,但是到11月5日,其交易价格已经下跌至98.4485元。其中跌幅较大的基金光大添益的三季报显示,该基金持有的政策性金融债占基金净值的70.44%,东方稳健持有的政策性金融债占基金净值比例99.35%,广发纯债持有的政策性金融债占基金净值比例79.66%。
博时信用债基金经理过钧认为,经济走强和利率市场化是下半年债市调整的主要原因。“三季度经济回暖,债券收益率上升,而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大背景下各类参与主体的投资行为的变化又加快了这一进程。银行在6月之后为应付‘钱荒’主动增加中长期负债以及争夺存款带来的资金成本上升,对利率产品收益率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加上减杠杆优先抛售传统债券品种,使得利率产品在本季度走势较弱。”
经过4个月持续调整,目前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对债市仍然持谨慎态度。农银汇理基金公司认为趋势性行情仍需等待,虽然经济反弹持续性较差,10月PMI反映的基本面数据仍偏强劲,目前货币供给增速仍高于政策目标,而且中央银行维持资金紧平衡的态度尚未转变,同时商业银行等债券投资大户“去债券化”式资产调整也未看到改善迹象。
长城基金也认为,触发债券系统行情需要两个条件:经济超预期下行和货币政策松动,目前来看两个条件均不具备,短期债市仍难言乐观。
长信基金:债券或已进入配置区域
上周二,央行再次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3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升至4.10%,这是央行时隔一周后再次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有分析人士指出,央行这次投放可谓“用心良苦”,价格提升是为了预期引导,而数量宽松是为了让市场度过月末的时间节点。
经过6月以来债券市场的一路向下,投资者对债券型产品投资的热情由去年以来的高歌猛进转向谨慎甚至恐慌。对此,长信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李小羽先生表示,不必对债券市场过度悲观。虽不敢说是市场底部已经到来,但债券已经非常有投资价值了。
首先,从经济基本面来看,中国经济目前处于缓慢下台阶过程中,未来国内GDP增速会在7%到8%之间,基本面无大碍,且在目前没有政府大幅度干预的前提下,经济自然企稳,显示了国内经济的内生性增长动力。其次,从各方监测看来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通胀会在3%左右上下波动,通胀压力较小。第三,债市经过前期调整后部分风险得以释放,债券安全边际较前期有所增加,从绝对收益的角度讲,很多债券已经非常具有配置价值。
在李小羽先生看来,目前债券市场的波动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的影响。特别是在6月底的钱荒事件后,市场陷入持续的“间歇性流行性紧张”的过程,各大机构对流动性的储备较以前要更加充足;同时,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一些机构投资者过去“非标”不能投,现在部分已从低收益的标的中退出,进入收益较高领域,整个债券市场的供需已发生变化。客观地讲,从投资的角度看,各券种收益率已进入历史高位区域,或是较好的入场时机。但在此过程中,需要严控信用风险,特别是对一些个券仔细甄别,同时预留充分的流动性。(上海证券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